探索 -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 | Singaporeccc.org.sg

探索新加坡华族文化

探索 | Singapore Chinese Cultural Centre

探索

我们的历史

discover

现代新加坡的故事,在英国人登陆这个阳光灿烂的小岛时,掀开了第一页。英国人看到了新加坡成为繁荣贸易港的潜力,而其所需的是大量人力。

与此同时,经济问题和政治动荡促使许多中国人背井离乡,远渡重洋至新加坡等地寻求出路。其中大部分的移民来自中国南方沿海城市。

虽然新加坡依靠移民所提供的劳力发展经济,但当时的殖民政府只把他们视为发展经济的工具,对他们的生活情况毫不关心。

华人移民只能自力更生,成立会馆、学校和庙宇,为同乡提供帮助。

后来,许多华人移民决定在新加坡定居,成家立业。他们保留了华人的传统价值观,庆祝传统节日,平时还烹煮熟悉的家乡菜。

img-discvoer
discover

 

此外,他们不断接触新事物,努力适应本地生活:学习邻居所说的马来话,使用其他华人方言的词汇,以本地食材烹煮家乡菜,以及建造适合热带气候的亚答屋。 

大家所认识和喜爱的新加坡华族文化,远比我们想象的多元。现在就跟我们一起探索本土华族文化为何如此独特。

剧作家郭宝崑曾将不同的文化比喻为同一片森林里的树,其枝叶和根部是交织和交错的。财政部长黄循财最近也在演讲中提及此比喻。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刘思伟便在文中引用这个比喻,阐述本地华人如何通过与不同族群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发展出独特的本土华族文化。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discover

我们的节庆

img-v

欢庆传统节日是新加坡华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许多传统节日(如中元节)在本地得以延续并且蓬勃发展, 但在今天的中国已鲜为人知,尤其是宗教节日。

自认了解本地节庆?点击这里测试吧

img-discover
img-discover

我们的音乐

多元文化,一个身份,是新加坡华族文化的一大特点。这里所指的多元文化影响,可能来自本地,也有可能来国外。

本地华语流行音乐反映了我们与世界的密切联系。新谣是本地在1980年代盛行的音乐风格,意指“新加坡年轻人自创歌谣”。新谣的创作人通过电视、电台和电影接触各国流行文化,歌曲也因此深受台湾民谣和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新谣取材自本地日常生活,成功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img-music
img-music img-music

到了1990年代,新加坡华语流行音乐已有自己独特的一把声音,将本地音乐和歌手推向国际舞台。

新谣先驱的成功孕育了新一代享誉国际的本地歌手——孙燕姿和林俊杰

你是被埋没的歌手吗?现在就让大家听见你的声音,点击了解更多

我们的艺术与娱乐

img-h

从音乐到电影,甚至是设计,多元文化都是新加坡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元素。

你知道吗?194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曾经是新加坡电影的黄金时期?当时,国泰和邵氏兄弟拍摄了多部马来语电影!

1960年上映的《狮子城》,是国泰在二战后于本地拍摄的第一部华语电影。该电影征演员的消息轰动一时,吸引了数百人试镜。

img-v
img-discover

文化交融的现象也见于本地视觉艺术。

画家钟泗宾在中国出生和接受教育,于1940年代末定居新加坡。钟泗在许多作品种融合西方元素,他的水墨画便曾以西方立体主义风格描绘甘榜情景。

本地艺术家李志善于结合传统中式图案和当代西方风格,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不同艺术风格的交融。

我们的价值观

价值观作为华族文化的基石,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

我们每天实践这些价值观,却未必清楚它们深受儒、释、道的影响。

环顾四周,看看人们如何实践价值观。巴士和地铁上的优先座位,提醒人们凡事为别人着想,体现了仁爱之心。

img-music img-music
img-music

父亲节和母亲节时,为父母送上祝福,是爱与孝的表现。华人尤其重视孝道,新加坡南洋孔教每年颁发“孝道奖”弘扬孝道,便彰显了这一点。

我们的美食

img-v img-discover

你知道吗?自20世纪初期开始,海南人便是本地咖啡店的主要推手。

我们喜爱的小贩美食又有什么故事呢?原来它们大多跟福建人和潮州人有关。

早期来自福建和潮州的移民将面食和米饭类的家乡菜带到了新加坡。他们就地取材,尝试迎合本地人的口味,烹煮出了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小贩美食。福建面和肉脞面便是这样来的。

前往 #SINGAPO人常设展,通过美食投影发现本地菜肴的故事。

新加坡向来被誉为美食天堂,这全归功于南来新加坡的番客和各族移民,将他们的家乡菜带到了这座小岛。

在本地开设多家酒楼的广东人,擅长煎、炸和蒸的菜式。

你知道吗?酿豆腐是一道客家菜,在广东人重新诠释后,配料更多样化。难怪广式酿豆腐在新加坡已成为主流!

img-h
img-discover

我们的语言

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在咖啡店点一杯咖啡也会用上好几种语言和方言。

例如:kopi peng siudai(冰咖啡少糖)便混合了马来语(kopi:咖啡)、福建话(peng:冰)和广东话(siudai:少底——少糖的意思)。

新加坡混杂式的语言启发了诗人邱菽在华文旧体诗中参杂马来语,他的《谐用闽南音译马来语》便是一例。

你知道吗?语码转换早在1800年代的新加坡就出现了?

李钟钰在《新加坡风土记》一书中记录了1887年的新加坡 。他发现当时的华人移民都会学些马来语和英语,并在以母语(方言)交谈时参杂马来语和英语。

img-music img-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