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再现”音乐会乐曲简介及演出顺序
在1950 – 70 华乐活动初萌芽开展阶段的新加坡,由于政治气候环境因素,很多有关乐谱资料都非常匮乏,在当时极度缺乏乐谱的窘境之下,华乐团体或个体没有乐谱,就自行听唱片记谱或尝试改编,缺乏乐器演奏方面的师资,就听唱片自学,总之,凭着满腔热情,不向困难低头。此次由新加坡文化奖得主潘耀田,指挥家郑璟绅以及李粉德先生所构思制作的音乐会就是基于这种精神来呈现。
音乐会除了尝试重现当年此地有关华乐同人的奋斗精神,所呈现的曲目也都是那年代曾经在华乐圈流行深广耳熟能详的“经典音乐”。因此,除了在演奏上力求原汁原味,音乐会的呈现方式也刻意模拟一些昔日华乐音乐会的制作编排方式,其中就包含了合奏,独奏甚至独唱等表演形式,以求贴近昔日华乐音乐会的氛围格调,也谨此表达对此地昔日开荒垦地华乐前辈的一种缅怀追思与敬意。
1) 合奏:桂林山水
由潘耀田记谱,《桂林山水》乃典型的1950-60年代民乐小合奏。此曲录音出现于1960年代,作者与演奏者俱不详。乐曲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以及旋律委婉柔和之美。此曲结构简单,以一个主旋律加上传统五声音阶的自然转调,也谈不上有什么发展,但自然巧妙的构思以及意境之美令人不由对桂林山水联想连翩 ………..
2) 合奏:渔歌
由潘耀田记谱,当年和《桂林山水》收录在同一张中国/艺声黑胶唱片里,作曲者与演奏者不详,但曲意似乎也不离山水?三拍子起伏有致的节奏令人联想起随波飘荡在河川湖泊的渔船,优美的旋律里仿佛又有远处传来若隐若现的渔歌。
3) 高胡与古筝二重奏:渔舟唱晚
由潘耀田记谱,原为一首古代筝曲,此版本根据1960年代前后杨荫林和姚贻德的唱片录音记谱,乐曲主要分为前奏,中板以及快板三个部分。
演奏者:刘智乐(高胡),陈素慧(古筝)
4) 合奏:喜气洋洋
由刘明源作曲,潘耀田记谱,曲如其名,洋溢着一片喜气。中国唱片一般名之为“喜洋洋”,但当年所熟悉的艺声牌子以及许多翻版唱片都沿用“喜气洋洋”这个名字,如今重温也感觉这个名字更有时代感和亲切感。这首曲有许多不同版本,这里听到的是从1960年代源自艺声/中国唱片的记谱版本。
5) 合奏:故乡行
由潘耀田记谱,和当年很流行的《花开争艳》曲风相近,也都出自于邓桂生笔下,但中等速度4/4拍的《故乡行》旋律起伏转折比较多,更为引人入胜。
6) 独唱:我的花儿
1960 – 70年代此地常听到的一首中国新疆民歌,由潘耀田改编,曲风轻快活泼,原曲由钢琴伴奏,今改为以华乐小组伴奏。演唱者为女高音何米亚。
你的名字多亲切
美丽的姑娘
一见你心花开放
美丽的姑娘我的花儿
我要欢笑欢笑哎呀呀
你好比是那海洋
我是那海鸥
永远在海面飞翔
美丽的姑娘我的花儿
我要欢笑欢笑哎呀呀
虽然我们刚相见
多情的眼睛
一见你我就倾心
美丽的姑娘我的花儿
我要欢笑欢笑哎呀呀
7) 独唱:泉水湾湾
这是以粤语唱出的歌曲,由王季友作词,于粦作曲,潘耀田改编。1960年代香港银星艺术团来新演出时曾演唱此曲并令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爱人思念的歌曲,共分三段,曲调婉转优美深情感人。演唱者为女高音何米亚。
泉水湾湾哪
清又凉啊哩
姊姊妹妹洗衣啰裳
洗罢衣裳就去晒晾啰
乘着天上有好太阳啊哩
天上太阳明又亮啊哩
人影波光同荡漾啊啰
咁好姑娘又无爱郎啊哩
咁好清泉又无鸳鸯
泉水湾湾哪
清又凉啊哩
枕上爱郎渠在哪方啰
年年月月我空盼望
谁人共我把山歌唱啰
8) 合奏:采茶歌
1960年代电影《刘三姐》插曲,由雷振邦作曲,潘耀田改编,是1970年代末期人民协会华乐团的电台广播录音演奏曲目之一,开朗欢快的旋律节奏,生动描述了采茶姑娘上山采茶的情景。
9 琵琶与乐队:昭君出塞
由潘耀田改编,也是1970年代末期人民协会华乐团的电台广播录音演奏曲目之一,乐曲基本根据歌曲《昭君怨》的旋律架构,以琵琶领奏形式呈现,描绘了汉朝王昭君出塞和番的落寞无奈情景。乐曲共分前奏,中板与快板三个部分。领奏者为琵琶演奏家燕雨。
10 合奏:摘苹果的时候
由潘耀田改编,原为1970年代朝鲜电影《金刚山姑娘》插曲,全曲主要分为快,慢,快三段,曲风活泼抒情兼具,很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如今回顾那年代的朝鲜电影对一些人的吸引力就有如时下的“韩流” 电视剧集和K-pop?不同的只是,那年代的人们和电影一样都显得比较朴实正派?
潘耀田撰文
英文翻译:林子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of the programme notes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致力于制作具包容性的节目。我们非常乐意为本地的慈善机构,尤其是乐龄慈善团体,提供免费的现场或线上节目。欢迎联系events@singaporeccc.org.sg查询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