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合作推出文化绘本系列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合作推出文化绘本系列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合作推出文化绘本系列 -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合作推出文化绘本系列

新加坡, 20211117—— 青少年也能为儿童设计好读又有教育性的文化绘本?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通过协作计划,合作设计文化绘本系列,一套10本绘本现已出炉。

学生们根据《新加坡华人——探索本土华族文化》展览中的四个主题:本地华族节庆习俗、本地饮食特色、早期华人下南洋的故事、华族所珍视的价值观,作为灵感发想《新加坡华人》的绘本故事。10本文化绘本适合4岁至12岁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阅读,并附有可在课堂中进行的活动及游戏供老师和教育者参考及使用。

这套文化绘本是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二年级学生(项目始于2019年,学生们还在理工二年级)在黄志筠老师和李高丰老师(义安理工学院兼任讲师,也是本地知名插画家兼作家)的悉心指导下共同完成的。

10本绘本都附有教案,覆盖的多元的文化主题就包括:

  • 《他们从哪来?》讲述一个小女孩得知她的祖父当时离开家乡,到人生地不熟的新加坡谋生的艰辛历程。
  • 《来捞鱼生》、 《天公爱吃甘蔗?》、《新年,新习俗》和《玉兔一家的中秋节》内容触及本地华族节庆的文化习俗和故事。
  • 《Makan去咯!》、《神奇的肉骨茶》与《我要一杯恐龙》谈论本地的美食和饮料文化。
  • 《奶奶的手受伤了!》着重讨论新加坡华人所珍视的价值观“孝”,《红日下的红头巾》则分享红头巾在新加坡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大多数参与这次项目的学生都梦想成为小学或幼儿教育的华文老师。值得一提的是,《我要一杯恐龙》绘本作者洪祖儿的梦想是建立一家初创企业,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文的困难,并通过创意内容作为华族文化与本地社群搭建了解本土华族文化的桥梁。

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系主任康格温博士说,“义安理工中文系的华文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本地未来的华文老师,我们很荣幸能得到SCCC的支持,让学生们的绘本创作以及教案设计能够得到出版,使他们的作品成为华文老师的辅助教材,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本地珍贵的华人历史与独特的新加坡华人的文化。”

有兴趣使用绘本和教案的小学和学前教师,可选择从中心的学习资源网页下载电子版的绘本和教案,或与中心联系并借阅这10本绘本和教案(电邮:education@singaporeccc.org.sg)。这套文化绘本也可作为教师与学生到《新加坡华人——探索本土华族文化》展览进行“学习之旅  ”之前或之后的教学辅助资源。

这套文化绘本,是基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协作而成的产物。协作过程不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对本土华族文化的探索兴趣,还为学生制造了足以让他们发挥创意的契机。

除了本次合作,中心近年来也与多所学府和教育机构进行不少的协作项目。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教育推广与拓展组在2019年就与海星中学进行导览大使培训计划。26 名海星中学中二生在参加了2019年5月的学生导览大使培训计划后,随后担任海星中学的学生导览大使,带领自己的同学和来自中国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的学生踏上了一趟学习之旅。学习之旅以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为起点,新加坡会议厅为终点。多数学生表示,在参与学生导览大使培训计划和学习之旅后,对新加坡华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中心也与南洋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二年级学生进行协作,于2019 年为位于中心的“塑∙相逢” 雕塑展览构思和设计活动手册。活动手册的受众群为 13 至 14 岁的青年,它们可作为自主导览指南,让年轻访客根据自己方便的时间到中心观赏艺术品。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刘思伟先生说:“中心对于与本地各学府的合作,一向都非常重视。我们相信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也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感到好奇。中心的《新加坡华人——探索本土华族文化》展览和多个在进行中的项目都是丰富的资源,潜藏着很多可被充分  发挥且富有创意的合作机会。我们这次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通过文化绘本系列推广本土华族文化,是又一次有趣且创新的合作,也让我们非常兴奋。我希望这套绘本和教案能成为让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都觉得好读好用的教学资源。”

###

媒体资料

关于项目

2020年2月,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推出“SINGAPO人-探索本土华族文化”展览。基于文化学习的延伸与推广,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中心教育推广与拓展组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二年级(2019年)学生进  行了协作计划。在此协作计划中,这些学生将为年龄介于4岁至12岁的学前儿童及小学生设计文化绘本及教案。

在此次的协作中,在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李高丰老师、黄志筠老师悉心指导下,学生自选与展览相关的 主题,发挥独树一帜的创意,继而创作出别出心裁且适合本地学前儿童与小学生阅读的文化绘本及教案。最终,由导师遴选出10本别具一格的文化绘本,并由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教育组进行编辑、排版与印刷。经过严谨的编辑、校对后,这10本文化绘本与10份教案终于在2021年9月出炉了。值得一提的是,这 些绘本的内容覆盖了多元的文化主题,其中包括了本地华族节庆习俗、本地饮食特色、早期华人下南洋的故事、华族所珍视的价值观等等。

另外,这一群儿童绘本和教案的创作者是2021年刚毕业的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毕业生。他们精通双语, 且热爱华族文化与语言。他们有的梦想成为小学或幼儿教育的华文老师; 有的希望成为创业家。因著对华文与中华文化的爱好与热情,他们创作了能启发更年轻的一代对有趣又独特的新加坡华人文化好奇心的故事。除此之外,他们也为自己原创的故事设计了课程教案,让小学和幼儿园老师们能够在课堂上使用。 这些课程内容能让学生探索新加坡华人文化和价值。

小学、学前教师可选择下载电子版绘本及教案,或在参观常设展之前或之后向我们询问(电邮:education@singaporeccc.org.sg),以借阅和使用这10本绘本,作为学习之旅的辅助资源。

本书单及作者资料

书题 绘本简介 作者背景 创作背景
Makan 去咯! 《Makan去咯!》的故事讲述一个想要尝尝新加坡著名美食的外国小男孩。于是,他到了新加坡小贩中心点了五道各具特色的本地美食。突然,奇怪的事发 冯毓涵是《Makan 去咯!》绘本和教案的作者。她毕业于义安理工学院2021年中文系。自小她就很喜欢读华文故事书,因为在故事里她能够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当她知道自己能参与创作绘本的时候,她既开心也很兴奋。 这是毓涵第一次尝试创作一本全新的儿童绘本。而这整个过程并不简单。所有的故事构思以及设计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不断地修改才得到现在的版本。一开始听到自己有这个机会设计一本儿童绘本的时候,她就已经想朝着介绍新加坡美食这个方向进行了。

绘本的故事情节不仅有趣,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小知识,目的是为了让儿童在欢乐中学习一些新知识。另外,中文系的阿果,李高丰讲师和黄志筠讲师在课堂中教学生们如何为小学生创作故事、童诗和撰写教案,因此她也想趁这个机会创作一些关于本土文化的故事和课程,并且融入新加坡式的语言。

奶奶的手受

伤了!

《奶奶的手受伤了!》讲述了孝顺的小诚想方设法帮助奶奶减轻伤口痛楚的故事。一天,小诚发现奶奶的手受伤了,做起事来不是很方便,于是,他与朋友决定想办法帮助奶奶。比如每晚在奶奶手上的伤口吹气,帮忙奶奶洗碗盘和洗衣服等等。尽管如此,奶奶还是相当的感动。 庄佳欣毕业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幼教专业。目前就读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她希望往后可以在传媒行业里发展,通过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平台教导众民学习华文以及保留华人文化的重要性,从中她也希望可以向民众灌输良好的价值观,帮助塑造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 由于小时侯父母忙着打工赚钱,因此常常把自己托付给奶奶照顾。奶奶在佳欣的童年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她和奶奶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她决定透过这本绘本来表达自己对奶奶的感恩之情也想通过绘本来教导幼儿华人传统道德价值观,孝。她希望可以通过绘本教导孩子孝敬长辈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的品性、灌输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神奇的肉骨茶 《神奇的肉骨茶》讲述了有关小老鼠到大城市寻找肉骨茶给鼠爷爷补身子的故事。小老鼠乐乐眼看鼠爷爷身子日渐消瘦,于是, “她”决定到大城市去寻找传说中能够滋补身子又让人垂涎欲滴的肉骨茶。当乐乐找到了肉骨茶,正要偷偷把肉骨茶带走时,却被老板逮个正着。在乐乐的苦苦哀求和说明下,老

板见“她”如此孝顺,于是就

决定把肉骨茶的祖传秘方传授给“她”。教学的过程中

,老板也向乐乐说明了潮州式肉骨茶的福建话名称、历史、由来与发展。乐乐学会了这些知识后,便赶紧返回鼠城亲自烹煮肉骨茶给爷爷吃。几个星期后,爷爷的气色渐渐地变好了。

李思敏毕业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教育专业。目前,她在新加坡南洋大学继续修读中文系的学士学位。她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华文教师,并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本地的学生对华文产生深厚的热忱。除了教学以外,她个人也喜欢到世界各地旅游,从而更为深入地认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习俗与信仰。 思敏非常喜爱吃美食,特别是肉骨茶,但却不知道其美食的历史、由来与发展。因此,她便决定创作了这本名为《神奇的肉骨茶》的绘本, 以本地的华族传统美食—–

肉骨茶为故事的内容重点,从而让更多的读者能够对此美食也有所认识。

而在创作这本《神奇的肉骨茶》的绘本以及编写其教案的过程中,她也收获到了许多珍贵的新知识与技能。

 

其中,通过设计《神奇的肉骨茶》的绘本故事,思敏深入地掌握到了本地潮州式肉骨茶各个方面的知识,如:历史、功效、烹煮方式等等。此外,她学习到了许多绘本创作中所要注意的事项

,如:读者的年龄层、词汇的选用、表达的方式、图文的编排等等。这不但大大地提升了她的创意力与想象力

,并且还激发起了她对绘本创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个创作经历也让她深刻地体会到了绘本作家的不容易啊!

 

除了创作《神奇的肉骨茶》的绘本之外,思敏也尝试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教案编写知识为此绘本设计了一份适合小学生认识肉骨茶的教案。如:订立既务实且有挑战性的教学目标、设计能引起学生好奇心、互动性高,且有趣的课堂活动、并且尝试融入不同的教学方法等。这个创作机会大大地扩张了她对华文课课程设计的视野和规划的能力。

天公爱吃甘蔗? 《天公爱吃甘蔗?》讲述了有关“拜天公”的习俗及其典故。适逢华人农历新年正月初九,小男孩与家人正如火如荼地打扫家里

,以准备“拜天公”的祭品。眼看长辈们准备了甘蔗作 为其中一种重要祭品,小 男孩感到十分疑惑,他误 以为天公爱吃甘蔗。这时, 小男孩的爸爸就跟他娓娓 道来,诉说在新加坡的福

建人每年在华人农历新年正月初九的“天公诞”典

故。此外,小男孩的爸爸也教导了小男孩有关“拜天公”的祭拜仪式及祭品种类。最后,小孩的疑惑与误会终于解开了。

林芷嫣毕业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幼儿教育专业(2021) 从小芷嫣和父母一起参加了许多各样的华人习俗活动

,文化和民间信仰的仪式等

,所以她对各样的华人文化很感兴趣。

由于创作这个故事时,是靠近华人的农历新年,因此她选择了这个主题。在创作思考中,想着若是只有农历新年的由来,可能有些普遍,因此芷嫣想从新年另一个习俗切入,选择了”拜天公“这个习俗。

 

她用了父母在庙宇的祭奠和朋友在家里祭奠的共同之处

,作为绘图的构思。创作过程中,芷嫣询问父母朋友有关于拜天公的习俗,同时也自己寻找答案。父母与朋友也很乐意和她分享他们所知道的习俗文化。芷嫣很享受这种学习过程,不仅是她对

“拜天公”这个民间信仰的习俗更了解了,而且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也因著共同的文化,更紧密了。

 

 

通过这本绘本以及附加的教案,她希望学生能够更了解红头巾,并向她们看齐,怀有红头巾的精神——刻苦耐劳、勤劳、永不放弃。
我要一杯恐

《我要一杯恐龙》讲述了小男孩乐乐学习在咖啡店点饮料的趣味故事。正值乐乐七岁生日,他想为爸爸和妈妈做一些特别的

事。于是,乐乐一家三口来到家楼下的咖啡店。正当 爸爸一如往常要为大家点 饮料时,乐乐自告奋勇地 要求帮大家点饮料。乐乐 排队要买饮料的时候,听 到了一些从未听过的点饮 料方法。被这些“奇怪的”饮料名称困扰得不知所措的 乐乐,只好跑回座位去问 爸爸这是怎么一回事。随 后,爸爸便把这些饮料别 称背后的故事一一说给乐 乐听。乐乐听了以后,觉得这些饮料别称十分有趣。 可见,七岁生日这一天,乐乐不只是长大了一岁,还 增长知识了。

洪祖儿刚毕业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有志成为一名企业家,她有效地掌握了中英双语并且是一位充满热情及高度积极的学习者。她希望通过创意的内容拉近中华文化与群众的联系,并让大家欢乐地学习中文及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祖儿在创作过程中想起了很多小时候陪家人到楼下咖啡店的情景。家人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由于想要用这些特别的饮料别称点饮料,因此常常主动帮忙大家点饮料的有趣故事。如今,能够把这些原本只属于自己的回忆制作成一本绘本,并且与读者分享是她最大的收获。
他们从哪来 《他们从哪来?》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从一开始对外籍劳工有偏见到认识了早期华人下南洋的历史故事。一天,一对父女乘搭地铁 时,遇见了两位外籍劳工。小女孩因外籍劳工的穿着邋遢而心生偏见。于是, 她便好奇地问爸爸,“他们从哪来?”。爸爸看见了这一幕,就趁机跟小女孩娓 娓道来阿公(小女孩的爷 爷)下南洋的故事。女孩才了解当初阿公离乡背井到南洋谋生的艰难。同时

,她也意识到现在的外籍

劳工就像当年飘洋过海来到新加坡谋生的阿公。女孩深深地敬佩自己阿公与外籍劳工的刻苦和坚毅。从那天起,女孩对从远方来的外籍劳工有了新的认识。她看他们的眼光改变了,还会友善地向外籍劳工们打招呼,以表示自己对他们的尊敬。

王诗尼毕业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教育专业。她希望成为一名中文教师,能够给下一代灌输良好的价值观,并且塑造我们社会的未来。 在开始就读中文系之前,诗尼曾在义安理工学院花了一年就读理工学院基础课程(Polytechnic            Foundation Programme)当时修读了一门行为与心理学的课( Behavioural Science)。他们对新加坡外籍劳工做了一份实际调查,也发现许多本地人对外籍劳工在某种程度上还保持着偏见。此外,祖先下南洋谋生的概念可能对现代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抽象与遥远的事物。因此她希望透过这本绘本与教案让孩子们了解到外籍劳工与我们的祖先下南洋谋生的共同点, 了解两者的不易,让孩子们能够产生同理心的当儿也对祖先有进一步的了解。
新年,新习俗 《新年,新习俗》讲述了一个小男孩首次回新加坡度过华人农历新年的故事。在新加坡华人农历新年期 间,小男孩跟随表哥,一起拿着桔子向外婆拜年,一 起吃各种新加坡独有的新年食品,一起和家人边捞 鱼生边说吉祥话,初次体验了既独特又别具意义的新加坡华人农历新年习

俗。

陈信宏毕业之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现在正在服兵役。休闲时间喜欢阅读或看韩国综艺节目。 信宏所创作的故事和教案是想让现在的学生们更了解新年习俗和习俗背后的意义,希望他们通过了解这些新年习俗,对华人文化更感兴趣。然后在课程中结合一些有趣的文字游戏,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习。其实在创作的过程中,他自己也更解了很多新年习俗背后的意义。这个经验对他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学习机会。

 

玉兔一家的中秋节 《玉兔一家的中秋节》采用拟人手法,讲述了玉兔一家在月球过中秋的趣味故事。中秋节到了,除了地球上的华人在准备庆祝中秋节,远在月球上的玉兔一家也效仿地球上的华人

,在月球上过中秋节。但住在月亮上不能赏月色,于是,玉兔一家人准备“观赏”地球人如何度过中秋节。他们准备了红萝卜茶、红萝卜地球饼、猜灯谜、萝卜灯笼来庆祝中秋节。当玉兔一家打算开心

庆祝中秋节时,突然,玉兔一家想起嫦娥仙子要它们办的事情。

陈威璁是绘本《玉兔一家的中秋节》与《玉兔过节庆中秋》绘本教学之教案的作者。 威璁决定使用卡通可爱类型的风格来创作他的绘本。在创作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困难,但是最终还是克服这些挑战。如果要说印象最深刻的挑战应该是要一直改进教案与绘本的内容。尤其是以改进教案的内容次数最多,毕竟教案在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一定不能够马虎。从这次的创作中,他学到了非常多的技能与知识,比如如何有效地设计教案里的课堂活动,绘本的故事流畅性等。
来捞鱼生 《来捞鱼生》讲述了一个小康之家适逢华人农历新年期间,一家人相聚一起“捞鱼生”时所发生的趣味故 事。在新加坡,按照独特的本地华人新年习俗,每逢华人农历新年正月初七, 亲朋好友都会聚在一起“捞鱼生”。故事中的小男孩因不了解 “捞鱼生” 这个习俗,误认蔬菜丝为面条,差点在长辈还没开始“捞鱼生” 前,就把里头的生鱼片给吃掉了,闹得笑话连连。所幸,家中有长辈耐心地为小男孩一一解答,让他知道“捞鱼生”的习俗。 李美儀是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来捞鱼生》她创作的一本绘本故事。因为对农历新年的文化非常感兴趣,所以在得知要创作绘本故事时,她便选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捞鱼生为绘本主题。 为了能更好的创作绘本故事,美儀到图书馆查阅有关捞鱼生的文化,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

绘本故事《来捞鱼生》描述了一家人捞鱼生庆祝新年的场景,通过对话的方式解答了关于这一传统文化的一些问题,如放材料的顺序、捞鱼生对华人的意义。《来捞鱼生》以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问题背后的含义。

《来捞鱼生》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的书。它不仅能让学生联想到庆祝新年时候的自己,从中进一步了解捞鱼生这个传统习俗,也能让学生学习新词汇并重温那些曾经在课堂上学过的词汇。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其他学府近年来进行的合作

学府 日期 项目
南洋艺术学院 20198月至11

2019塑∙相逢之艺术品赏析活动手册

2019 年 8 月至 11 月,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教育推广与拓展组与南洋艺术学院艺术教育二年级学生进行协作, 为 2019 年 中心的“塑∙相逢” 展出艺术作品构思和设计活动手册。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教育推广与拓展团队首先带领了11 名学生参观了艺术作品,然后给同学们介绍了视觉思维策略和设计自己活动手册的技巧。随后,学生在学院讲师 Sharon Choo Hui Min 女士和 Tan Choong Kheng 女士的指导下,向中心展示了自己所构思和设计活动手 册。

 

这些活动手册是专门为 13 至 14 岁的访客编写的,可将它们视作自我导览工具,以让年轻访客更好地赏析陈设在中心的艺术品。以下活动手册名称和作者:

“En Route” ,作者:Juliana Woo

“appreciART: Uncover local treasures”

作者: Nuraishah Rashid

“Art from Within” ,作者:Siti Nursyazana

“Seeing the Unseen” ,作者: Sim Jia Ning

“Seek! An Art Scavenger Hunt in SCCC”

作者: Lee Shi Ting

海星中学 20194月至5

学生导览大使培训计划
在培训计划期间,学生导览大使们从经验丰富的导览老师——龙矜频女士的讲解中,了解了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成立、其建筑特色、陈设在中心的艺术品以及实用的导览技巧。经过两天的培训后,这些学生大使在 2019年 5 月 28 日至 30 日期间给同校的 311 名中二生进行了数场别具一格的学习之旅。此学习之旅的起点于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展开,接着学生导览大使便带领着自己的同学探索了中心的艺术品,最后以新加坡会议厅的历史作为学习之旅的终点。

此外,基于海星中学与中国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的文化交流学习之故, 于2019 年 7 月,学生导览大使继续肩负导览使命,为这些来自中国西安的朋友进行学习之旅的导览。最后,大多数学生在学生导览大培训计划后和学习之旅以后,皆表示对新加坡的华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无疑是令人感到振奋不已的。

义安理工学院

中文媒体与传播系

中文系

201811 培训学生担任中秋节探索中央商业企业区导览员

共有13名义安理工学院中文媒体与传播系和中文系学生接受导览培训,并于2018年11月3日的“中秋节探索中央商业企业区”担任导览员。作为欢庆中秋节活动之一,导览之旅开放给公众参与。共有36名参与者提着灯笼探索中央商业企业区。

关于这场导览之旅的视频:

https://www.facebook.com/singaporechineseculturalc

entre/videos/530321617432036/

20191月至6

《童 ∙ 化》新加坡学前文化教学配套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教育推广与拓展组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媒体与传播三年级学生合作,为学前儿童开发了一套 名为《童 ∙ 化》的学前文化教学资源,作为这些学生的毕业专题作业(Final Year Project)。

为了让这协作项目得以顺利开展,2019年1月期间,中心教育推广与拓展组会见了一行五人的中文媒体与传播三年级学生——吕思娴、 刘美月、 卫心渝、 郭欣慧和郑启源,并给这些学生讲解了“新加坡华人∙探索本土华族文

化展”的展览内容。此外,这些学生们还积极地咨询义安理工学院幼儿讲师Sharon Toong女士的专业意见,并筛选了华人“年兽”的传说、华人农历新年美食、“捞起”文 化、华人十二生肖和本地多元文化的节日及问候语等主题, 以制定了文化教学配套的教案与教具。在讲师 Kelley Liaw 女士和 Angel Chan 女士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多次修订,该文化教学配套的教案与教具于2019 年 5

月至 6 月成功在本地的七个学前中心进行了试点教学。

最后,最终版学习小子《童 ∙ 化》新加坡学前文化教学配套终于诞生了。双语版《童 ∙ 化》新加坡学前文化教学配套包含各类符合给学前儿童进行感官教学使用的教具, 如手工木偶、故事讲述的卡片和捞鱼生的“材料”。学前及小学教师小学可选择下载电子版教学配套,或在参观常设展之前或之后使用《童 ∙ 化》新加坡学前文化教学配套。

2019 5月至8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自主导览之旅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教育推广与拓展组与义安理工学院中文媒体与传播系协作,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心的认识和受众的参与。自主导览之旅是中心与该系合作的两项毕 业专题作业之一,中心职员在学生构思、设计和发展与本土华族文化相关的导览时提供指导。

自主导览之旅吸引了466名参与者、导览视频也取得了6760次观看率和989个赞。

除了吸引公众参与,80名武吉巴督中学的学生的和40名 狮子乐龄之友协会的乐龄人士也受邀到中心的《新加坡华人》展览,尝试进行自主导览之旅。

义安理工学院 2019528 由本地创作歌手何维健主持的【SG:SW  我写我的歌】分

享会

 

【SG:SW 我写我的歌】是一年一度的中文歌曲创作节,由新加坡词曲版权协会 (COMPASS),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SCCC)  与海蝶音乐联合主办。这场中文歌曲创作节旨在发掘更多本地音乐人才,并且逐渐培养属于当代的本地中文歌曲创作文化,同时为这些音乐新力军提供发表作品和展现才华的平台。

 

【SG:SW 我写我的歌】在2019年5月28日邀请本地创作歌手何维健到义安理工学院主持了一场分享会,以让更多年轻受众认识这个创作节。何维健与在场的约100名学生们分享他在创作歌曲时的灵感和经历。出席分享会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中文媒体与传播系和中文系。

实践剧场 20213月至

20233

Poppy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我们与 实践剧场进行协作,推出了混成式剧场——《Poppy》。以郭宝崑的《傻姑娘怪老树》为灵感发想,《Poppy》以一个身处当代新加坡的青年环保主义者为主角,结合现场表演、摄影技巧、互动式桥段与社交媒体,重新诠释一段关于失去和为了保 护所爱挺身而出的故事。

这是实践剧场经过长期策划下的项目,首个以英语或华话呈献给学校的数码作品。此项目旨在以气候作为叙事重点,同时使用“树木”这种在我们日常环境中可以观察到的元素,诉说了年轻人所面临的挑战,深入浅出地带出了值得人们深思关于新加坡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由于表演是通过 Zoom 平台进行的,观众还可以通过Telegram的聊天功能 ,借机以分享他们的想法,并提出了自身对环境激进主义的不同观点,以及他们的行为如何对环境产生影响。通过独立思考和诠释,青少年对于同龄人的行为和自己所处在的生活及世界,从此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SCCC

新加坡华族文化贡献奖

中心举办的年度奖项

艺术支持框架

与中心合作

SCCC
SCCC

捐献与义工

了解如何支持新加坡华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