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在伙伴和您的支持下不断发展,来看看我们的一些重要里程碑。
成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构思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时任会长蔡天宝提出,并获得到李显龙总理的支持。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旨在:
由郭振羽教授和朱添寿先生担任正副主席的工作小组拟议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未来方向和功能。
另一个由萧作鸣先生领导的委员会负责监督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建设。
来自各个社会组织和艺术文化团体的40多名代表参加集思营,共同讨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策略、定位和计划,并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名称确定了下来。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设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
蔡天宝先生被委任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席。
成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构思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时任会长蔡天宝提出,并获得到李显龙总理的支持。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旨在:
由郭振羽教授和朱添寿先生担任正副主席的工作小组拟议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未来方向和功能。
另一个由萧作鸣先生领导的委员会负责监督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建设。
来自各个社会组织和艺术文化团体的40多名代表参加集思营,共同讨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策略、定位和计划,并把“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名称确定了下来。
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设立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
蔡天宝先生被委任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席。
南洋艺术学院院长朱添寿先生被委任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临时办事处设在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位于大巴窑的会所内。
2016年“活力华彩——新加坡华族文化光影展”
呈献首个文化展览“活力华彩——新加坡华族文化光影展”,通过文学、艺术、文化、节日、美食、家具和医药等方面展现本土华族文化。这是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办的首场活动。阅读更多内容。
中心获得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认证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已获得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认证。中心大楼采用可持续性设计和建设及运作模式,支持环境保护。
南洋艺术学院院长朱添寿先生被委任为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总裁。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的临时办事处设在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位于大巴窑的会所内。
2016年“活力华彩——新加坡华族文化光影展”
呈献首个文化展览“活力华彩——新加坡华族文化光影展”,通过文学、艺术、文化、节日、美食、家具和医药等方面展现本土华族文化。这是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主办的首场活动。阅读更多内容。
中心获得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认证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已获得新加坡建设局绿色建筑标志认证。中心大楼采用可持续性设计和建设及运作模式,支持环境保护。
2017年开幕仪式
首届得主为韩劳达和湘灵音乐社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办由陈子谦策划的多媒体音乐剧《起航》,为“华彩2017”拉开序幕。首届“华彩”也特别委约新加坡第一个综合五个方言的短片《回程667》。短片在2017年第22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展映,其中由张峻峰所执导的短片《客》也在2018年荣获“第13届札幌国际短片节最佳亚洲短片奖”。
此届“华彩”也推出中心的两个旗舰项目。
其一是以表彰为新加坡华族文化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团体的“新加坡华族文化贡献奖”。首届得主为韩劳达(个人奖)和湘灵音乐社(团体奖)。
2017年“Sing·浪”演唱会
首届“Sing·浪”演唱为“华彩”闭幕,汇聚了众多本地新谣音乐人与新晋歌手把活动推向高潮。
周5音乐站
中心推出“周5音乐站”,邀请本地歌手及音乐人为公众带来一系列精彩的音乐演出。这个广受欢迎的节目也成为中心的定期活动。“周5音乐站”于2020年2月首次以混合式方式呈献,线上观众达4.1万人。
艺术支持框架
推出艺术支持框架,通过艺术之家计划、视觉艺术伙伴计划和“艺·有空”计划,支持本地艺术和文化发展。首三个艺术住户为FENG鼓、南华潮剧社及鼟乐团。中心也和本地八个视觉艺术组织商议合作,为他们的年度展览提供场地支持。
“龙牙门重现”
配合新加坡开埠200周年,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委约新加坡聚舞坊制作首个原创舞剧“龙牙门重现”,并邀请斯里华丽山颂塞依德马来舞团(Sri Warisan Som Said Performing Arts)参与演出。
新加坡华族之多元性国际会议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首个新加坡华族之多元性国际会议,汇聚了超过20位来自本地和海外学府的新加坡学者,探讨各种有关新加坡华人的课题。阅读中心总裁刘思伟先生的致词。
在新加坡体育城举行的“Sing·浪”演唱会
作为年度文化艺术节日“华彩”的压轴节目,“Sing·浪”演唱会首次移至新加坡体育城举行迎来5千多名观众。为迎合更多音乐爱好者,“Sing·浪”演唱会首次移至新加坡体育城举行迎来5千多名观众。演唱会也在新传媒8频道播出,观看次数高达27.8万。
“第一舰队”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九年剧场联合呈献“第一舰队”,让观众坐在表演厅舞台上,与演员一同起航。这是中心首部荣获《海峡时报》生活!戏剧奖“年度制作”和“最佳服装设计”两项大奖的作品。
2017年开幕仪式
首届得主为韩劳达和湘灵音乐社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举办由陈子谦策划的多媒体音乐剧《起航》,为“华彩2017”拉开序幕。首届“华彩”也特别委约新加坡第一个综合五个方言的短片《回程667》。短片在2017年第22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展映,其中由张峻峰所执导的短片《客》也在2018年荣获“第13届札幌国际短片节最佳亚洲短片奖”。
此届“华彩”也推出中心的两个旗舰项目。
其一是以表彰为新加坡华族文化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和团体的“新加坡华族文化贡献奖”。首届得主为韩劳达(个人奖)和湘灵音乐社(团体奖)。
2017年“Sing·浪”演唱会
首届“Sing·浪”演唱为“华彩”闭幕,汇聚了众多本地新谣音乐人与新晋歌手把活动推向高潮。
周5音乐站
中心推出“周5音乐站”,邀请本地歌手及音乐人为公众带来一系列精彩的音乐演出。这个广受欢迎的节目也成为中心的定期活动。“周5音乐站”于2020年2月首次以混合式方式呈献,线上观众达4.1万人。
艺术支持框架
推出艺术支持框架,通过艺术之家计划、视觉艺术伙伴计划和“艺·有空”计划,支持本地艺术和文化发展。首三个艺术住户为FENG鼓、南华潮剧社及鼟乐团。中心也和本地八个视觉艺术组织商议合作,为他们的年度展览提供场地支持。
“龙牙门重现”
配合新加坡开埠200周年,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委约新加坡聚舞坊制作首个原创舞剧“龙牙门重现”,并邀请斯里华丽山颂塞依德马来舞团(Sri Warisan Som Said Performing Arts)参与演出。
新加坡华族之多元性国际会议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首个新加坡华族之多元性国际会议,汇聚了超过20位来自本地和海外学府的新加坡学者,探讨各种有关新加坡华人的课题。阅读中心总裁刘思伟先生的致词。
在新加坡体育城举行的“Sing·浪”演唱会
作为年度文化艺术节日“华彩”的压轴节目,“Sing·浪”演唱会首次移至新加坡体育城举行迎来5千多名观众。为迎合更多音乐爱好者,“Sing·浪”演唱会首次移至新加坡体育城举行迎来5千多名观众。演唱会也在新传媒8频道播出,观看次数高达27.8万。
“第一舰队”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与九年剧场联合呈献“第一舰队”,让观众坐在表演厅舞台上,与演员一同起航。这是中心首部荣获《海峡时报》生活!戏剧奖“年度制作”和“最佳服装设计”两项大奖的作品。
《新加坡华人·探索本土华族文化》开幕仪式
配合2020年端午节推出的“卡其说”以及“保留传统习俗”视频
中心推出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短视频系列以线上方式与公众保持联系。 “卡其说”视频以轻松搞笑的方式阐述传统节日的由来;“保留传统习俗”和“试不试新加坡”视频系列则鼓励年轻人尝试本地传统手艺或制作美食。这一系列的视频广受好评,平均观看次数为3.5万次。
“What a cute and fun way to share the meaning of the festival! 讚啦!” – Yeo Shu Yin 对“卡其说:端午节”的评价
“Thanks for bringing this knowledge in a light hearted way ” – Woo Hong Ling对“卡其说:农历新年”的评价
点击这里观看更多视频。
中心因达到为艺术文化场所设下的清洁卫生水平,获得了新加坡保洁运动认证。我们致力于维持高卫生水平,以减低病毒传染的机率。
设于中心停车场内的《牛牛派对》展览
中心创新地把大厦里的停车场改为临时展览场地,呈献亚洲首场“得来速”展览《牛牛派对》。访客可乘坐电动汽车,在安全的环境中欣赏八位本地艺术家以牛年和可持续发展信息为灵感的艺术作品和装置作品。艺术家也将他们的数字绘画作品立体化,让访客通过手机启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以3D方式参观并沉浸于艺术展品中,并以3D装置艺术呈现于这场独特的停车场展览中。此外,我们也专为展览特别设计了以柑橘茶为低调的香氛“橙风得意”,为《牛牛派对》创造了多重感官的层面。
继展览圆满落幕后,《牛牛派对》继续在10个商场和办公楼等中心外的地点展出至2022年1月。
《纸后余生》线上展览
中心成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圆桌会”会员。
因冠病疫情⽽停办⼀年的“华彩”,于5月重新登场。 “华彩2021”持续30天,共20个节目。节目包括⼀系列线上及线下活动:现场活动、线上直播和随意付费节⽬。在符合防疫措施的同时满⾜公众的不同喜好。更多详情,请浏览此网页。
中心常设展《新加坡华人·探索新加坡华族文化》在成立一年后,荣获新加坡设计业总商会的新加坡好设计标志奖(“体验设计”类别)。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委约作品之一,舞人舞团制作的《盤》,已确认参与世界上最大型艺术节,爱丁堡国际艺穗节。
中心为养老机构及慈善团体如新加坡智障人士运动的人士举办《新加坡华人·探索本土华族文化》虚拟之旅,让他们从历史、美食及节日等方面探索新加坡华族文化。
《新加坡华人·探索本土华族文化》开幕仪式
配合2020年端午节推出的“卡其说”以及“保留传统习俗”视频
中心推出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短视频系列以线上方式与公众保持联系。 “卡其说”视频以轻松搞笑的方式阐述传统节日的由来;“保留传统习俗”和“试不试新加坡”视频系列则鼓励年轻人尝试本地传统手艺或制作美食。这一系列的视频广受好评,平均观看次数为3.5万次。
“What a cute and fun way to share the meaning of the festival! 讚啦!” – Yeo Shu Yin 对“卡其说:端午节”的评价
“Thanks for bringing this knowledge in a light hearted way ” – Woo Hong Ling对“卡其说:农历新年”的评价
点击这里观看更多视频。
中心因达到为艺术文化场所设下的清洁卫生水平,获得了新加坡保洁运动认证。我们致力于维持高卫生水平,以减低病毒传染的机率。
设于中心停车场内的《牛牛派对》展览
中心创新地把大厦里的停车场改为临时展览场地,呈献亚洲首场“得来速”展览《牛牛派对》。访客可乘坐电动汽车,在安全的环境中欣赏八位本地艺术家以牛年和可持续发展信息为灵感的艺术作品和装置作品。艺术家也将他们的数字绘画作品立体化,让访客通过手机启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以3D方式参观并沉浸于艺术展品中,并以3D装置艺术呈现于这场独特的停车场展览中。此外,我们也专为展览特别设计了以柑橘茶为低调的香氛“橙风得意”,为《牛牛派对》创造了多重感官的层面。
继展览圆满落幕后,《牛牛派对》继续在10个商场和办公楼等中心外的地点展出至2022年1月。
《纸后余生》线上展览
中心成为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圆桌会”会员。
因冠病疫情⽽停办⼀年的“华彩”,于5月重新登场。 “华彩2021”持续30天,共20个节目。节目包括⼀系列线上及线下活动:现场活动、线上直播和随意付费节⽬。在符合防疫措施的同时满⾜公众的不同喜好。更多详情,请浏览此网页。
中心常设展《新加坡华人·探索新加坡华族文化》在成立一年后,荣获新加坡设计业总商会的新加坡好设计标志奖(“体验设计”类别)。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委约作品之一,舞人舞团制作的《盤》,已确认参与世界上最大型艺术节,爱丁堡国际艺穗节。
中心为养老机构及慈善团体如新加坡智障人士运动的人士举办《新加坡华人·探索本土华族文化》虚拟之旅,让他们从历史、美食及节日等方面探索新加坡华族文化。
延续中心《新加坡华人》常设展的内容,中心推出了《美食解密》巡回展,并在本地各个社区展出。通过新颖的解密游戏为本地各种美食解密,访客可从而了解新加坡华族文化。前内政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政务部长陈国明到访了巡回展的第一站——水滨坊。
作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下,我们在五楼停车场内建设了四个电动车充电站。
中心举行了筹款活动答谢晚宴,向我们五周年筹款活动做出贡献的捐赠者致谢。主宾李显龙总理和特别嘉宾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先生出席了晚宴,也向捐赠者颁发了中心委约本地获奖雕塑家杨子强设计的《无限给力》雕塑作品。
中心设立研究小组,加强对新加坡华族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化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同时让公众更了解新加坡华人的独特性。
《回程667》是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首部由获奖无数的本地电影人陈子谦监制的委约电影,也是新加坡第一部综合五个方言短片,被选为2022年迪拜世博会新加坡馆里播放的电影之一。观看电影!
《人情味》视频系列配合中心五周年制作。 视频系列以不同的拍摄方式介绍新加坡华人所珍视的10个价值观,从新加坡人的日常了解这些价值观当今的意义。点击这里观看视频系列。
延续中心《新加坡华人》常设展的内容,中心推出了《美食解密》巡回展,并在本地各个社区展出。通过新颖的解密游戏为本地各种美食解密,访客可从而了解新加坡华族文化。前内政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政务部长陈国明到访了巡回展的第一站——水滨坊。
作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下,我们在五楼停车场内建设了四个电动车充电站。
中心举行了筹款活动答谢晚宴,向我们五周年筹款活动做出贡献的捐赠者致谢。主宾李显龙总理和特别嘉宾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先生出席了晚宴,也向捐赠者颁发了中心委约本地获奖雕塑家杨子强设计的《无限给力》雕塑作品。
中心设立研究小组,加强对新加坡华族文化的学术研究,深化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同时让公众更了解新加坡华人的独特性。